建筑智能化设计

在中国国家标准GB 50314-2015《智能建筑设计标准》 中对智能建筑的定义如下:“以建筑物为平台,基于对各类智能化信息的综合应
用,集架构、系统、应用、管理及优化组合为一体,具有感知、传输、记忆、推理、判断和决策的综合智慧能力,形成以人、建筑、环境互
为协调的整合体,为人们提供安全、高效、便利及可持续发展功能环境的建筑。”因此可以了解到建筑智能化的目的,就是为了实现建筑物
的安全、高效、便捷、节能、环保、健康等属性

建筑智能化发展历程

1、智能建筑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美国,智能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。1984年1月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哈特福特市
(Hartford)建立起世界第一幢智能大厦,大厦配有语言通信、文字处理、电子邮件、市场行情信息、科学计算和情报资料检索等服务,实现
自动化综合管理,大楼内的空调、电梯、供水、防盗、防火及供配电系统等都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有效的控制。

2、美国诞生智能建筑之后,日本派出专家到美国详尽考察,并且制定了智能设备、智能家庭到智能建筑、智能城市的发展计划,成立
了“建设省国家智能建筑专家委员会”和“日本智能建筑研究会”。1985年8月在东京青山建成了日本第一座智能大厦“本田青山大厦”。

3、西欧发展智能建筑基本与日本同步。1986~1989年间,伦敦的中心商务区进行了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改造。英国是大西洋两岸的交
汇点,因此大批金融企业特别是保险业纷纷在伦敦设立机构,带动了智能化办公楼的需求。

4、法、德等国相继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建成各有特色的智能建筑。

5、智能化办公楼工作效率的提高,使当时处于经济衰退中的西欧的失业状况更加严重,进而导致对智能楼宇需求的下降。到1992年,
伦敦就有110万平方米的办公楼空置。

6、20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,亚太地区经济的活跃,使新加坡、中国台北、中国香港、汉城、雅加达、吉隆坡和曼谷等大城市里
,陆续建起一批高标准的智能化大楼。

7、泰国的智能化大楼普及率领先世界,20世纪80年代泰国新建的大楼60%为智能化大楼。

8、印度于1995年下半年起在加尔各答附近的盐湖建立一个方圆40英亩的亚洲第一智能城。

贵阳,贵州省省会,简称筑、金筑,有“林城”之美誉,因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。是贵州省的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教、交通中心和西
南地区重要的交通、通信枢纽、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 。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、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、全国综合性铁路枢
纽 。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,年平均气温15.3℃,年平均相对湿度77%,2016年森林覆盖率为46.5%,有森林公园11个。